一位網友“tyujkll163”在某網站發帖,帖子配了一張照片,是老師發的信息內容: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展也就不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多大差別,幾年之後,他們將有多麼不同。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11月13日《都市快報》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存在稟賦差異。有人可以輕鬆成為學霸,有人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但並不妨礙他將來也很優秀。學習成績永遠只是一個方面。承認孩子存在天賦差異,承認家長的多層面性,就應該去彌合這個差距,設法拉平“起跑線”。將家長分成三類,雖意在引起家長註意,希望他們在孩子教育上多投入精力,但這種不負責任的亂貼標簽,明顯含有歧視,傷害了一個群體,難免要觸犯眾怒。
  雖然教育是學校家庭老師社會多位一體的特殊工程,但學校、教師則承擔著教育的主體功能,孩子長成什麼樣,既取決於一個人的努力程度,也取決於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家長當然要投入,要教育,但永遠替代不了教師這一角色。對任何孩子而言,學校教育過程的公平比什麼都重要。戴著有色眼鏡,將家長分為三六九等,有沒有問一問自己,屬於教師的哪一類?這類教師能對孩子在教育上一碗水端平,委實令人懷疑。
  其實如此分類引來口水一片,最大原因還在於讓人產生晦暗聯想,擊中了人們的痛點。當機會不公在今日中國已漸呈代際傳承之勢,當各種“X二代”沿襲著父輩的老路掙脫不出預定的軌跡,當各色“拼爹”成為改變人生走向的重要籌碼,起碼,我們在教育上,在理念灌輸上,需要多一些陽光的、傳遞正能量的東西。而不是雪上加霜,讓孩子從小形成一個家庭出生決定自己命運的概念,讓孩子從小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不滿,對家庭總是抱怨,對自我不能正確認識,對努力失去信心。
  將家長分類,看似無心,實則是社會某些扭曲現象的投射。當我們的社會對人才資源的配置還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來實現,當個人前程依然還是由家庭背景和父母的社會地位來決定和認同,當家庭背景論英雄的這種有違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病態社會機制依然“健在”,社會除了反思,更要努力去改變。最起碼,我們的學校和教師,應該把牢方向,先行一步,教育引導好未來的小公民,讓他們懂得,一個人的命運依然還是由自己掌控,而所有社會先天留下的不平,完全可以通過個人後天的努力填平。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最理智的方式。亂貼標簽,既傷家長愛子心,也誤學生前行路,你不挨罵誰挨罵?
  文/晴川  (原標題:給家長亂貼標簽豈能不挨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j43kjvo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